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各地贯彻落实全市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精神

来源: 市民政局_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17-12-25

按:1124日,市民政局在竹溪县召开全市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会后,各地掀起了学习、贯彻落实此次推进会精神热潮。现将部署及时、措施得力、效果显著的先进做法选编如下,以供各县(市、区)交流学习。

 

丹江口市“四抓四完善”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会议精神,丹江口市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   抓制度建设,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组建社区党小组,建立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志愿服务和帮扶结对等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社区物业管理、慈善公益、志愿服务等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建立完善志愿者招募、培训制度,每个社区拥有5个以上社区社会组织,注册志愿者达到本地区居民总数10%以上。

三是开展社区民主自治活动。健全社区党员代表和居民代表议事制度,深化居务公开、议事恳谈、决策听证和民主评议等民主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社区对话、居民说事、民情恳谈等民主自治活动。

二、抓人才建设,完善社区工作者队伍。

一是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将社区工作人员纳入党校及乡镇、村干部培训计划,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每年至少参加1次以上培训,其他工作人员实行以会带训或专门培训。同时,鼓励农村社区工作者立足岗位自学成才。

二是壮大社区工作者队伍。探索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年轻干部以及离退休干部到社区帮助工作制度,实施“大学生服务社区计划”,提倡工会、妇联、公安、司法、民政、卫生、国土、人社、农技等部门的专职社会工作者到农村社区试点村帮助工作,逐步建立社区社会工作者专(兼)职队伍。

三是着力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完善农村社区组织网络和服务网络,全面推行村民事务全程代理服务工作;建立村民服务全程代理员制度,为村民代理急事、难事、要事,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居民群众有事找干部,有困难找组织。

三、抓能力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内容

一是推进政府公共服务进社区。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专业服务机构,开展面向农村社区村民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优抚救济、住房保障、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体教育、社区治安、社区消防、社区矫正、法律服务、消费维权等服务项目。

二是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按照“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发展思路,认真贯彻实施《丹江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通过建立老年人娱乐场所、健身场所、休闲场所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和家政服务,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需求。

三是开展志愿互助服务。通过公益创投项目、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活动经费补贴等途径,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和组织开展社会捐赠、互帮互助服务,为社区困难群体提供帮扶服务。

四是推进社区未成年人及妇女儿童权益维护行动。面向社区妇女和家庭开展普法宣传、咨询投诉、法律援助、矛盾调解、心理疏导等服务,千方百计为社区单亲家庭、空巢家庭等特殊家庭的妇女儿童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开展未成年人“四无社区”(无犯罪、无吸毒、无艾滋病、无辍学)创建活动,为未成年人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五是积极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大力开展“文明家庭”、“整洁庭院”、“好婆媳、好妯娌”等评比活动,崇尚社会美德,弘扬正能量,发挥榜样模范带动作用;成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每天打扫环境卫生,开展治安巡逻,推进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创造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社会安全的宜居环境;深入开展新农民讲习活动,宣讲好家规、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公德。

四、抓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服务设施

加强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对新社区一律按不低于500平方米的标准建设,有条件的地方配套建设居民室外活动场所;对部分面积基本达标的社区公共服务站进行改造升级;每个乡镇打造12个高标准多功能示范社区公共服务站。2016年以来我市采取自筹、市财政补贴、向上争取和部门帮扶,共投资2000多万元,改扩建、新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站15个,平均面积550平方米,按照公共服务设施达到“十有”的标准,建成了一批集便民服务站、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文化健身广场、商场超市、计划生育服务室、图书阅览室、党员服务室、群众工作室、治安警务室、综合服务大厅、电信、邮政、保险公司等为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极大地方便了党员群众办事服务。

 

茅箭区四大举措助推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为贯彻落实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茅箭区以精准扶贫工作为契机,以“乡村旅游”战略为依托,全区动员、全员上阵、聚焦农村社区群众需求,着力提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为全面完成目标任务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   统筹整合涉农资源,加强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目标,加快推进交通、安全饮水、农电改造、通讯网络、群众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先后实施26个安全饮水项目、解决了4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贫困群众饮水问题;修通马赛路、茅大路、莫家沟村、台子村、大沟村等12条近100公里乡村道路建设,南部山区“四纵一横”交通网络全线贯通;全部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宽带网络光纤安置到村进户,农村社区群众通讯宽带覆盖率达到100%;新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10个、农村文化广场11个、邻里互助中心5个、村级卫生室13个、乡村幼儿园1个、农村电商服务站5个、安装安置小区太阳能路灯200盏。

二、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支持农村社区建设的能力

茅箭区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举措牢牢抓在手上,紧紧围绕户脱贫培植可持续的产业增收渠道。一是借力精准扶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建大坪、黄家、小川、唐家等7个村级光伏电站,今年6月份已并网发电,月收入达到7.5万元;为南部山区20个村在城区购买商业门面房近5000平方米对外出租,各村年集体经济增收可达12万元以上,全面解决“空壳村”现象;对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进行合理分配和规范使用。二是巩固好老产业基地,发展新产业。建成茶叶、猕猴桃、蓝莓、中药材等生态观光农业基地30多个,抓好茶叶、猕猴桃的培育和管护,先后改造升级茶叶基地1000亩,形成了以大沟、廖家、康家、小川为代表的茶叶产业,全区种植面积达到6000余亩。对1040亩猕猴桃基地进行全面管护。新建中药材基地100亩、阳荷基地150亩,发展蔬菜、小水果、大鲵等特色种养殖,在7个村建立艾蒿及农产品收购站,及时收购群众种植的药材和农副土特产品。三是培育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区已发展合作社53家,家庭农场5家。

三、实施“六边三化三美”工程,做好“乡村旅游+农村社区建设”工作

成立茅箭区“六边三化三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按照“全域覆盖、打造精品、长效管理”的原则,以“六边”为区域,“三化”为突破口,“三美”为目标,持续深入推进六边工作。截至目前,共完成农村房屋立面改造46120平方米;拆除破旧(房屋、猪栏、厕所、柴棚)168间;整治乱堆乱放500余处,发动群众干部2万余人次,清理垃圾750多吨,完成村庄绿化70000余平方米;河道清理30多公里、改扩建道路26.9公里;治理大、小广告1300多处,全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形成点上干净、整齐,线上成景的美丽新农村。同时发挥城郊区位和生态优势,以“文旅融合、农旅结合、园旅结合”的发展思路,推进旅游景区建设与特色城镇、农业园区、户外运动、康体养生、休闲度假共融发展。

四、全面做好留守和困难儿童的基础管理工作,提升服务管理效能

认真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湖北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关于贯彻落实湖北省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困境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组织开展农村留守和困难儿童摸底调查工作,详细了解个人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和被帮扶情况,并对落实服务责任和关爱措施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基本的信息台账,实行动态管理,提升服务管理效能。我区有农村留守儿童21人,困境儿童104人,每个村建立了农村儿童福利主任制度,明确农村儿童福利主任,每名留守儿童确定一名监护人,并签订了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责任确认书。在做好基础信息调查摸底工作同时积极协调联系社会力量和热心人士成立志愿服务组织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教育辅导、心理疏导、经济扶助等各类服务。

 

 

郧西县扎实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为贯彻落实全市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精神,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郧西县进一步整合资金,优化服务,全力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一、打造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水平。借农村社区建设的契机,大力加强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新设社区按不低于500平方米的标准建设,有条件的地方配套建设居民室外活动场所。对部分面积基本达标的社区公共服务站进行改造升级。每个乡镇打造1-2个高标准多功能示范社区公共服务站。2015年以来,采取乡村自筹、县财政补贴、向上争取和部门帮扶,共投资1800余万元,按照公共服务设施达到“十有”的标准,打造集养老、医疗、计划生育、教育、卫生等服务窗口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便民综合服务点,最大限度为办理各种事务的居民提供便利。近年来共改扩建、新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站40个,平均面积578平方米。

二、以服务为主体,推进民主自治。以社区服务群众为根本出发点,建立了乡亲扶贫协会、老年协会、红白理事会、民间纠纷调解协会、计生协会等组织,利用社区各类人才资源,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利民服务活动,如走访慰问五保对象、残疾人,帮助社区老人活动中心打扫卫生等,并建立健全社区党员服务、环境保护等志愿者服务队,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效能,提高群众满意度。

三、建立长效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探索农村社区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农村社区监督管理机制,定期督查各地运行情况;逐步推进社区服务站社会化运行,不断拓宽融资渠道,确保农村社区服务站正常运行。同时,做好村委会换届选举选情研判,确保在换届中将有文化、有能力、热情为群众服务的好干部选进村和社区组织班子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