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中国社会报:异地养老怎样才能健康发展

来源: 市民政局    发布日期: 2020-07-02

豆小红


2019年我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80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36亿人,伴随着大规模人口流动现象,异地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在我国逐渐兴起。

关于异地养老的类型划分标准不一、种类繁杂。笔者认为,依据不同变量(分类标准)可以将异地养老划分为以下类型:从户籍来源来看,可以分为农村籍老年人、城市籍老年人和回原籍地异地养老;从迁移意愿来看,可以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异地养老;从迁居时间来看,可以分为长期性、短期性、季节性异地养老;从流向区域来看,可以分为乡-城型、城-乡型、城-城型、交叉型(兼有以上两种类型)异地养老;从流动目的(流动原因)来看,可以分为亲友聚合型(投靠子女、子女吸引、抚育孙辈、亲友团聚、探亲交友等)、康养享受型、旅游度假型、季节交替(“候鸟”迁徙)型、机构组织(交流)型;从居住方式来看,可以分为异地居家(购买了房产)、异地社区、异地机构养老。当前,促进我国异地养老健康发展要从以下方面着力:

营造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大力培育新型养老文化

形成开放包容良好社会氛围。异地养老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社会大众的了解、接受与支持,还需要良好的社会支持氛围。首先,要加大平等公平的养老保障服务法规政策制度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异地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加快建立区域一体化、零户籍限制的社会保障网络体系,实现老年人口的自由平等流动迁移。其次,选择老年人喜闻乐见、经常接触的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和QQ、微博、微信、直播、抖音等新媒体,通过新闻宣传、典型报道、公益广告、市场营销、微视频微故事等方式弘扬公正、乐观、互助等积极价值观,塑造平等、开放、包容的社会友好氛围。最后,应充分发挥社区贴近异地养老者的优势,促进“友好型社区”的形成,居委会、志愿组织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应将异地养老者作为服务管理对象,通过入户调查、意见征询、互动活动、服务对接、参与决策等方式减少社区隔阂、社会排斥,促进异地养老者在社区内的深度融入。

在全社会树立新型养老文化。当前,要大力培育新型养老文化,引导老年人主动转变。一方面,要善于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合力,进行针对性强和富有成效的倡导宣传报道,在全社会逐步营造接纳和推行异地养老新事物的良好宏观大环境,着重培育互助与自助并举、摒弃区域差异悬殊的新型养老文化。另一方面,政府可以与社会组织合作,加快发展异地养老服务,切实做好保障服务和配套工作,着力扩大服务受众和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异地养老服务口碑和品牌,形成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和连锁反应,引导老年人尝试和选择异地养老模式,增强服务提供者与服务对象的信任关系。

完善区域间信息互联互通,搭建全国性养老服务平台

提高区域间养老保障信息互联互通水平。加强基于区域联通的信息平台建设,重视信息沟通,促进信息资源实时共享。共建共享老龄社会信息化管理体系,发展壮大涉老企业,吸引社会组织参与民间投资,使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四个主体共同参与到建设中来,以谋求养老服务产品的多元化、多层次供给,同时实现从养老事业向养老产业的顺利转型,共同舒缓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

建设互联网信息系统确保养老信息完整。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信息系统与信息平台以收集异地养老者及养老保障服务需求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可考虑在全国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平台上接入一个接口,在此基础上建设专有平台,同时与异地就医结算平台进行信息共享与交流,以此掌握异地养老者的整体情况,为异地养老服务提供有效信息。

搭建较成熟的全国性异地养老服务平台。为了促进异地养老需求与资源供给的有效衔接,应加快各地养老服务网络的全国性互联互通,着力打造全国异地养老服务第三方公益平台,吸引更多的养老服务机构、康复养生企业、文化旅游公司、教育咨询机构、医疗护理机构、娱乐休闲公司等加盟平台,统筹组合全行业多类别产业,整合优势资源、统一服务品牌和规范服务模式,扩大平台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增强平台连锁效应,为异地养老者全方位链接实时信息和所需资源。

加强多层次服务产品供给,促进异地养老产业化发展

大力发展多样化养老服务。要加大发展多样化的异地养老服务力度,切实满足老年群体的不同层次需求,进一步促进异地养老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积极发展康养服务、度假休闲、配套基本服务在内的宜居疗养服务;提升社区监测、入户访问、紧急救助等安全服务质量;完善就医绿色通道、便利医疗、免费体检、健康评估、老年保健等医疗健康内容;增强志愿关怀、精神慰问、心理咨询、优质护理等人文照料力度;加快建立老年社交网络、互动APP、老年大学、探亲访友等社交链接平台。

重视多层次服务产品供给。重视老年人个性化服务需求的满足对于老年人接受异地养老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当今社会处于多元化发展时代,老年人由于人居环境、家庭结构、生活习惯、经济基础、文化程度、身体条件等差异,个性化养老需求比较明显。因此,异地养老服务产品的提供不能单调雷同。承接异地老年人的养老机构不仅要做好基础养老服务和护理工作,还应精准把握外来老年人口的实际需求,使服务的提供更具丰富性和针对性。

扩大养老服务专业化队伍,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应积极引导专业护理人员、康复治疗师、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医务工作者等各类专业人员对接异地养老者,为其提供多样性资源并开展多元化服务,从而形成“1+N”的新型养老社会服务格局。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要加强对现有养老从业人员的培训,举办相关培训班提高养老服务管理人才素质与充实数量。确保全员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并获得从业资格,要求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培养一支掌握专门社会服务技能的稳定的高素质专业化服务队伍。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养老服务人才选拔机制,确保人才质量;激励现有养老服务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完善人才晋升机制,为其提供向上流动机会与渠道。坚持人才向社区倾斜,解决社区在异地养老服务中人才不匹配、匮乏性问题。

(中国社会报 2020年6月15日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