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探索“慈善+社工”联动模式 推动“五社联动”有效运转

来源: 市民政局    发布日期: 2022-12-01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斗全面打响以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力量在抗击疫情、助力疫后重振和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十堰市以实施“五社联动”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全省联动慈善项目为抓手,积极探索“慈善+社工联动模式,推进“五社联动”有效运转,切实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一、做实慈善社工项目,建立“五社联动”“造血站”。将建立乡镇(街道)社区公益基金、实施“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列入2022年慈善社工重点任务和考核指标,为“五社联动”运转持续提供物质和资金动力。一是积极指导各地申报中华慈善总会、腾讯公益等慈善社工项目,先后在郧西县河夹镇、房县化龙堰镇、竹溪县中峰镇、丹江口市习家店镇、房县城关镇、十堰经开区白浪街道、郧阳区杨溪铺镇等六地建立乡镇(街道)社区公益基金。二是全力实施“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开展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困难群体帮扶、疫后恢复重建、基层社会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等各类慈善项目81个,筹款金额达350.15万元。三是扎实推进“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助力开展共同缔造活动,联合市文明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六部门出台《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助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方案>的通知》,明确到2023年底实现项目筹款超1000万元,惠及人民群众超200万人的目标,高效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二、建强慈善社工队伍,充实“五社联动”“生力军”。一是强化宣传引导,提升慈善社工群众知晓度。常态化在十堰主流媒体报刊、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小视频等媒介上宣传慈善社工工作动态的同时,依托“社工周”“中华慈善日”等特定时间集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慈善社工宣传工作,推动慈善社工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为慈善社工队伍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强化管理评估,提升慈善社工组织专业性。指导慈善组织按时换届、年检,参加等级评估和公开募捐资格认证,全市11家慈善组织参加年度工作报告,10家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同时,组织工作专班实地对市本级11家参加年检的相关社工组织从遵守法规政策、党建工作、人事和财务管理、业务活动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并对县(市、区)20余家社工组织进行“线上+线下”业务指导。三是强化示范培训,提升慈善社工人员素质。组织引导慈善社工专业人员参加社工职业资格考试并聘请湖北省内知名讲师进行授课。针对慈善社工专业人员财务管理、专业能力提升、慈善项目开展等方面进行统一培训,累计培训人员超3000余人次,不断壮大慈善社工队伍。全市共发展慈善社工组织50余家,培育慈善社工队伍3500余人。

三、优化慈善社工服务,编织“五社联动”“服务网”。按照“市级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县级建社工总站、乡镇(街道)建社工站、村(社区)建社工室”总基调,推动建立健全“四级服务”体系,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优质专业慈善社工服务。一是成立市社会组织发展指导中心。设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编制6名,发挥示范促进“四级服务”体系建设,汇集调配“四级网络”服务资源,协助做好全市社会服务工作的作用。二是示范建立县(市、区)社工总站。丹江口市、郧阳区、郧西县、竹山县、张湾区、房县等六地建立社工总站,全力推动乡镇(街道)社工站(室)规范化建设,帮助解决社工站(室)相关问题,协助开展辖区社工项目信息发布、宣传工作等。三是全覆盖建设乡镇(街道)社工站(室),通过整合阵地、资金、人力资源按照“有场地、有人员、有功能、有制度、有活动”的标准,119个乡镇(街道)、5个开发区(林区)全部建有社会工作站,439个村(社区)建有社会工作室,组织开展包括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会救助、社区治理等社会工作服务活动900余场次,服务人民群众超50万人次,充分发挥五社联动在为民服务、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十堰市民政局 张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