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05日  15:38:46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县市区工作动态

竹溪县全面提升儿童福利工作水平

来源: 市民政局    发布日期: 2024-03-11

近年来,竹溪县以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为契机,紧紧围绕监护有人、学业有教、生活有助、健康有保、权益有护、活动有地“六有目标”,扛起民政担当,强化部门协同,勇于破解难题,儿童福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荣获“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荣誉称号,省内20余个县市区先后来竹溪观摩交流学习。

一、强化四个保障,党政重视有“力度”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儿童福利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将儿童福利、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四大家”领导积极支持的良好工作氛围。2022年以来,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7次、联席会议4次、主要领导专题调研未保工作3次,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县未保中心、儿童之家等工作2次,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二是强化责任保障。县委、县政府将儿童福利(未保)工作纳入各乡镇和成员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管理,进行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乡镇与驻村干部和村委会签订责任书,进一步细化任务,落实责任,全面考核,真奖实罚,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三是强化经费保障。竹溪县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自2022年以来,优先安排资金750万元,用于未保中心、儿童之家建设和儿童主任补助,以确保各项政策的落实和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强化政策保障。为推动儿童福利(未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县委、县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优先考虑,2022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实施方案》等7个政策性文件,为儿童福利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二、健全“三个体系”,儿童保护有“硬度”

建立了“一中心、一站、一室”县、乡、村三级保护体系,实现儿童关爱、未成年人保护网络全覆盖。一是县级统管。县未保领导小组下设未保办,负责建章立制,制定工作要点,下发任务清单,强化日常调度,统筹推进全县未保机构高效运转。投资500余万元建成“竹溪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和“竹溪县未成年人成长教育基地”,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共设8区(办公区、学习区、住宿区、生活区、志愿服务区、文体活动区、生活体验区和物资储备区),内设11室(值班室、医务室、教室、图书室、多媒体电脑室、心理疏导室、法律援助室、趣味娱乐室、医疗康复室、手工制作室和特长乐器室),由3名专职人员负责全县未成年人的关心关爱、救助保护、成长教育、生活体验、临时庇护、源头预防、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工作。二是乡镇统筹。全县15个乡镇党委书记均担任未保组长,日常工作有领导分管、有儿童督导员主抓、有儿童主任落实、有工作专班督查。同时,各乡镇均成立未保站,与乡镇民政所和社工站合署办公,各站达到“六有”,即有办公场所、有工作经费、有站长、有专员、有制度、有档案。三是村社统一。全县313个村和7个社区均设立由儿童主任负责的未保室,与村(社区)儿童之家、安幼养老服务中心、社工室“四合一”办公,做到关爱细雨润物,保护铿锵有力。

三、突出“两个重点”,日常关爱有“温度”

(一)加强安全监管,落实“六大保护”。在家庭保护上,以儿童主任、社工、监护人为主,定期上门探访,开展人文关怀具体化,落实监护监督责任;在学校保护上,以教育机构为主,建立风险防控体系和依法处置机制,常态化开展法制安全教育,筑牢安全保障线;在社会保护上,以县妇联、共青团、创文办为主,培育和引导志愿服务组织参与宣传、教育和服务;在网络保护上,以文旅局为主,推行综合执法常态化,健全快查快处机制,严管重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上网行为,有效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在政府保护上,对出现临时性生活困难的给予“温暖救助”,对突发困难的给予“先行救助”,对低收入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等教育资助,做到应救尽救、应补尽补;在司法保护上,以公、检、法、司等部门为主,全面落实社会调查、社会管护、心理疏导、司法救助、诉讼教育等制度,案中案后关怀到位,法治宣传教育有声有色,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安全的法治环境。

(二)深化“敲门”行动,强化“四大关爱”。对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实行台账管理,常态化巡查巡访,建立“多位一体”结对帮扶机制,做到帮扶监护无缝衔接。一是开展日常走访活动。以村(社区)党员干部为主、邻里为辅,加强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日常走访频次,做到在学习上督促、生活上帮扶、情感上抚慰、安全上监护。二是开展专职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自身优势,定期组建家庭教育、健康辅导、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精神慰藉等小分队,上门提供因人而异的关怀帮扶。三是开展关心关爱活动。通过组织巾帼志愿者、心理咨询志愿者、文明志愿者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学习和心理进行辅导、疏导,切实帮助解决心理失衡、学习失教等突出问题;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帮助解决其学习生活实际困难。如退休干部李军先后投资300余万元,成立“竹溪县经典诵读协会”,在7个乡镇义务创办“经典100悦读社”15个,免费为千名儿童开展以国学经典为主的校外教育。四是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将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活动纳入县直部门乡村振兴驻村帮扶考核内容,鼓励党员干部当“代理家长”“爱心妈妈”,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护、心理疏导、行为引导、安全管护、生活帮扶”等内容,开展关爱服务活动,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学习失教、心理失衡、监护失责等问题。

(竹溪县民政局邹建华、陈建华)



站长统计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