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民政简报

十堰民政简报第12期

来源: 市民政局    发布日期: 2023-11-08

【特别关注】

十堰养老服务省政府激励。近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22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激励的通报》,对2022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激励。十堰市在养老兜底保障、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等方面工作成效明显,省政府200万元资金激励,并在申报项目、宣传推介、政策先行先试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

十堰市慈善总会荣获全省“优秀慈善组织”称号。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颁发首届湖北慈善奖的决定》,授予80个对象首届“湖北慈善奖”十堰市慈善总会荣获“优秀慈善组织”称号。近年来,市慈善总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和《湖北省慈善条例》,不断加强公益慈善组织建设,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推动公益慈善资源更多惠及困难群众,在扶弱济困、疫情防控、应急救援、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十堰市“和美生活六件事”建设经验获全国推广。近日,《半月谈》杂志刊发文章《和美生活“六件事”》,向全国推广十堰市乡村建设“六件事”经验。文章讲述了十堰市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办好乡村建设“六件事”的生动案例以积极回应老年群众诉求,开办“幸福食堂”有效满足老年人“一餐热饭”等迫切需求为切入点,重点推介了十堰市在养老、托幼、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工作经验

【民政要闻】

省政协副主席王兴於调研我市养老服务工作。1017日至18日,省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兴於一行深入十堰调研“推动城市适老化社区、适老化住房建设和改造情况”。调研组先后到市老年人养护中心、茅箭区武当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郧阳区柳陂镇龙韵村、杨溪铺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等地,实地察看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适老化社区、适老化住房建设改造有关情况。调研组对十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我市养老服务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我市养老服务工作在全省作经验交流发言。1011日,省民政厅召开全省民政重点工作暨养老服务工作推进会,十堰市围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十堰主要经验做法体现在四方面:一是高位推动,谋篇布局有“力度”。建立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设施布局、人才培育等规划,率先在省内出台养老高质量发展、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政策文件;开通养老设施建设“绿色通道”,设立“十堰∙东风养老服务基金”,支持发展养老服务。二是分类实施,设施覆盖有“广度”。2020年以来,累计投资14亿余元,建成养老机构165家、乡镇(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24个、幸福食堂82家、农村养老设施1163个、养老床位2.83万张,实现196个社区养老服务站覆盖率100%,推动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近万户。三是创新赋能,特色品牌有“亮度”。推进医养结合,建设“老年友好医院”,推动全市养老机构100%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建设养老公园,率先在省内打造“没有围墙、没有屋顶”的养老院。推进认知康复,率先开展“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发展智慧养老,将市级“智慧养老”信息系统纳入“智慧城市大脑”一体规划建设。四是提升质量,养老服务有“温度”。推动标准化建设,165家养老院持续提档升级,联合市内高校探索“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实习实训”三位一体人才培育模式,1216名护理员持证上岗。开展常态化监管,加强对养老机构硬件、服务、安全等监管检查,设立服务质量“红黄榜”,及时发现解决问题。落实亲情化服务,组织基层民政干部定期到乡镇福利院开展“陪餐活动”,听建议、评服务、查安全,让老人感受亲情温暖。

市失能失智老人托养中心项目主体结构完工1017日,市失能失智老人托养中心项目主体结构顺利封顶。该项目是市级重点民生项目,设置养护床位500张,计划工期15个月,建成后将成为十堰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设备最优的公办养老机构,可有效破解“失能失智”“空巢”“高龄”等特殊老年群体养老服务难题。

【经验撷英】

十堰市全力推动慈善帮扶与政府救助精准衔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十堰市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完善社工体系、强化激励支持等措施,致力构建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协调配合、资源统筹、优势互补、融合高效的新格局,全力推动慈善帮扶与政府救助精准衔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设立专项基金,实现困有所帮。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市、县两级联动筹集资金4457.48万元设立慈善救助基金,着重解决人民群众因急难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特殊事件导致的“急难问题”,共帮扶群众2926人次,发放救助资金857.74,有效解决了群众困难。联合东风公司、东实公司筹集资金1000万元,设立“十堰慈善·东风离退休职工关爱基金”,支持十堰慈善公益事业发展,提高东风离退休职工养老品质。筹款2017.7万元,设立烟草、公安、消防、退役军人关爱等冠名基金,对因公牺牲、伤残的公安、消防战士及退役军人给予关怀救助,拨付资金1921.09万元,惠及群众9600人次,实施助力乡村振兴项目200多个。完善社工体系,助力帮扶衔接。按照市级建基地、县级建总站、乡级建社工站、村级建社工室思路建设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社工服务体系本级已建成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丹江口市、竹山、郧西、张湾等地已建成社工总站,全市建成乡镇(街道)社工站119、村社区)工作室439个,培养社工专业人才8148人,切实发挥社工服务体系在发现救助需求、链接慈善资源、促进供需对接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形成“幸福家园”“医路同行”“慈善阳光班”等10余个慈善项目矩阵,募集资金5564.8万元,物资1200余万元,累计惠及1.8万人次,为公益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精准高效帮扶困难群众提供有力支撑。强化激励支持,提振参与活力。积极做好“中华慈善奖”“湖北慈善奖”评选推荐工作,市、县分层级召开慈善表扬大会,对在社会救助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具有良好社会影响力的慈善组织、慈善项目、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激励褒扬,并对相关慈善组织在等级评估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支持。市慈善总会等级评估达到5A,竹溪县慈善会等级评估为4A,丹江口市、郧西县、竹山县、房县慈善会等级评估为3A,3A级以上慈善组织占比66.7%。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慈善组织服务支持慈善组织发展,市政府将市慈善总会工作经费纳入部门预算,每年给予50元工作经费。